长安岭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一座山岭,而且道路极不好走,不知道什么时候修的柏油路现在是坑坑洼洼的,山路曲折盘旋。车子沿盘山路向山顶上行驶,侧望山下,七沟八梁,地面上郁郁的是一些青草,葱葱的便是半人高的玉米,风吹过,大地似乎在涌动着。
前望远山苍茫,外长城宛若一条长蛇,伏在群山峻岭之上。峰连峰,岭连岭。仰望天空并不晴朗,灰蒙蒙的像是孕育着一场雨。到了山顶,回望上山的道路,瘦弱的如同一条线绳,曲里拐弯的消失在山下那些村庄里庄稼地里。长安岭这是我第几次途经此地了?我也记不清楚。
登长安岭目力极阔,人也似乎借着山势高大起来,环望四野心胸坦如山风,长安岭之高之险不失为是塞外一个极好的自然景致。
92年途径长安岭时,那时的宝丰线还是沙石路面。我清楚的记得还有一截殘缺的长城与废弃的旧城址。去年途经此地的时候,碑已不见,旧城池也消失了,很是遗憾。
今年看到新立了一块大理石碑上刻:“长安岭明洪武年称丰峪驿,明永乐九年建城池定为长安驿,正统初年都督杨洪筑城墙,墙高三丈,城楼四座,置城门两座,南门称迎恩,北门称拱寰,因城堡筑于长安岭上,故名长安岭。
此城呈不规则橄榄形,东西城尖延伸上山好似凤凰展翅,故名凤凰城。明英宗正统十四年瓦剌入侵,英宗亲征,8月在土木被掳,经长安岭北去。”
从碑文上所记载的简短的说明可以看出长安岭是外长城上的一道重要的关口,当年北方的游牧民族瓦刺就是由此进关的。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就发生在长安岭山下的土木乡,古战场已无迹可寻,但长安岭上的烽火台似乎是最好的见证。塞外历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拉锯的地方,明朝经历了土木之变之后,才修起的外长城防线,它东起北京的延庆西至山西的偏关,长度达一千三百多里。宣化便是明朝时期的九边重镇之一。几次经过长安岭让我记下了一位历史名将杨洪,传说是宋代著名将领杨继业后人。一生守戍塞北边关,立下汗马功劳。死后葬于赤城县,他的陵园在当地是最壮观的一个,方圆数里,汉白玉石雕着众多马匹与武士。颇为壮观。
长安岭上的风是硬的,耸立在山岭上的那株古松像是长安岭上的一位老人,与过往的行人诉说着长安岭今昔。“盘旋直上长安岭,遍览驰驱路转赊;遥忆上皇经过日,几番回首望京华。”回味当年李实到北国求和时经过长安岭写下的这首诗让人心生感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