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活动总结,小红也得了个“单干户”的帽子,芳姐批得最多,我有挺多要说的却一直兜着,没心劲,也怕返照到自己。为什么说话不敞亮?不敢向自己开炮也。
我经常有这样的句式:“对,我确实有这个毛病,但你没看到我做得好的地方吗?”。后半句不见得说出来,或者委婉提一提,这也是说话慢和绕的原因。
还有:“(缺点)有就有吧,这也是我的一种底色。”言外之意:不失为一种本真。
不是就事论事,经常就事论己。对标签很敏感,喜欢对号入座,之后又想办法回避、转移。关注点不在事情有没有做好,对他人有没有好处,对集体有什么影响。而是考虑个人的好恶,个人的成长。说白了:太自我。
喜欢附和马卡连柯、陶行知等教育名家的蛛丝马迹和片言只语,凭借某些观点来对抗入耳不入心的强势道理,并通过理想的光环来遮蔽现实中的不足:你看,我多有抱负,这点不足算什么,时间也会累积出一个张天明来。把心思用在遮蔽、附和上,却不愿意切切实实地改正显而易见的缺点。想一想,不划算,天真,还可笑。
很少做自我批评,但凡做了也是这种心态:“你看,我自我批评了吧,多诚恳、谦逊!”把自我批评当作博得表扬的筹码。而没有想着工作应该怎么改进。说白了:虚荣心太强。
回到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敢对自己下手?怕失掉自信吗?自信是一个什么东西?失掉自信又怎样?
我的自信多半从劳动中来,从别人的鼓励中来。自小身边的人都愿意鼓励我,按照某高中同学的说法:你属于那种大家一看就不忍心伤害的人。至今还没体会全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我太小太弱值得同情还是我阳光本真能博得喜欢?反正当时一听还挺高兴,觉得自己挺有善缘,是自己“乐观而又谦虚”的结果。
从体力劳动得来的自信比较实在,回想小时候家庭的劳动氛围,体会现在的劳动状态,那种自信确实已经像模子一样嵌入了我的生命。而依靠别人的赏识鼓励得来的自信水分不少,造就了“虚荣”、“自我”、“假谦逊”、“对人麻木对己敏感”、“患得患失”、“回避缺点”等不良品性,很容易转为自卑。
自信,是“信自己”吗?信了自己然后干什么?有底气更好地做事吗?做什么事?“为人民服务”得在道理上想通,从信念上确立更好,总之要上升为信仰。道理上:利他、互助、共存、繁衍、永生,费孝通老先生的《婚姻制度》有提过。信念上:仁人志士、激愤感怀、泪眼婆娑,于我更直接,更适合。
一定要“自信”才能更好地做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吗?“信他”行不行?可以,那是信念、信仰,是学习乃至崇拜。其实,信他即信己,前提是真信。
再就是“自我”,“成长”即是一种自我,慎用。
进而想到“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前者个人,后者集体,两者要兼有而统一。
一心想着自我成长,便成不了新人;一心想着为人民服务,成长也就自然而然了。再次用毛主席的话来勉励自己:“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就照你的办。”要注意:说得对不对取决于对人民有没有好处,而不是对自己的成长的好处。来源:QQ空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