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的记忆
华夏同悲悼领袖,导师恩泽佑中国!
1976年9月18号,阴云密布、气氛压抑,在我的老家陕北清涧县,我们的生产队长挨家挨户分发黑纱百花,准备下午毛主席的追悼会。
大人们面色严峻、愁眉紧锁,那种手足无措、茫然无主的感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那时我才刚刚四岁,但斯情斯景,四十二年后的今天仍然仿佛就在眼前,当年胸前的白花似乎仍然在风中簌簌不止。
我的家乡是陕北清涧县小岔则村,清涧是榆林地区最南的县,再向南就是延安了。清涧县是一个普通的、贫瘠的县,只是在民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碳”中偶尔露面,或者因为出了作家路遥而略有人知。然而就是这个普通的县曾经在近代发生过一件著名的事件:这里是主席鸿篇巨词《沁园春雪》的诞生地!
这就是《沁园春雪》的诞生地袁家沟——
那是1936年2月7日、工农红军东征期间,毛主席途经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他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辉豪放的诗篇!
现在已经无从得知当时的场景,但想必类似这样——
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后来这首词在重庆谈判期间赠给柳亚子,稍后公开发表于重庆《新民报晚刊》,引起轰动。一时间重庆的骚人墨客,纷纷填词唱和,更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据说想要填出超过这一首词的作品。据大致统计,从1945年11月到1946年2月,国内报刊发表《沁园春》和词30余首,无出其右者。由此可看出此词真可谓冠绝千古。
我的家乡小岔则村在袁家沟以西四十公里,这个路程在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原算是很远了,加之我在老家只生活了不到三年,所以袁家沟的故事是很久以后才知道的。现在毛主席在袁家沟的故居和写作使用的炕桌已成为文物,有缘到此的朋友一定瞻仰缅怀。
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因为写作地的关系,《沁园春雪》是我和毛主席的一个交集。
另一个交集则与我年幼时的贫血病相关——五岁那年我得了一年贫血,除了母亲买来的花生作为食补之外,有一段时间总有一位女赤脚医生早上步行好几里地来给我打针。当时不懂事,打针疼起来不免哇哇大哭、甚至对医生有所不敬、有几次似乎还骂了几句,记得那个医生总是耐心和蔼、笑眯眯的模样。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位来自北京的知识青年,但那时已经是十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导致到现在我还没有再见到这位知青!但我知道她是毛主席派来的,当年如果没有她的辛苦与耐心,我一定会因为生病吃更多苦头。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史称六二六指示。随后,全国各地农村涌出了大批赤脚医生,并普遍建立了农村医疗卫生防治网。赤脚医生对改变当时中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农村落后的卫生面貌,对开展预防工作和促进农业生产等起了积极作用。
还有一个交集是我父亲从城乡交界招工成为工人——因为三线建设的缘故,1968年他从家乡来到关中地区的凤翔县,成为一名军工厂的技术工人。
我父亲的经历是当时千千万万中国人经历的缩写:毛主席时代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最快的工业化进程,积累下殷实的家底、培养了一代吃苦耐劳的产业工人,此后的改开才有可能快速取得成效。
而三线建设不但完成了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和推广、使国家的产业布局更为合理,也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改变了很多地区的落后面貌。比如我父亲所在的军工厂、比如我毕业后工作的某火箭基地。
总之——
解放前,毛主席来到陕北为我的家乡带来了希望;
解放后,毛主席派来的赤脚医生改善了我的健康;
社会主义建设中,毛主席推动的三线建设改变了我们家族至少两代人的命运。
所以——
从私的角度讲、个人角度讲、从感恩的角度讲,我永远崇敬毛主席!
从公的角度讲,毛主席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用任何文字都不足以表达,作为一个正常的中国人都应该感谢毛主席,当然包括我!
虽然我也算一个资深的企业管理讲师了,但其实我是一个木讷的人、一个不善于表达磅礴感情的人,所以这些年来我只是——
默默地搜集毛主席的相片并做详细注释、整理成册
每次到北京都到天安门和纪念堂默念:我又看望您了
当学生请我推荐管理书籍时,必定首先推荐《毛选》
每经一地都查访他老人家是否在此次有什么指示或轶事
教孩子背诵毛主席诗词,讲解当是的背景和主席对策的高明
每逢主席诞辰、忌日、七一、八一或国庆等重要日期时写作抒怀
当教师节有人送我礼物时一概婉拒——在九月十号庆祝是个缺德的事情、更不要说在九月九号办什么无耻的酒节了
……
如今已经是主席逝世四十二周年了,夜静人息,思绪难平,我又想起1976年那个难忘的日子,小文记之,以抒胸臆!
当年四岁的我腿短眼低,所以无法看到生产队追悼会的全景,但我知道,一定类似这样——
雨露神州万千珠,一珠一泪哀导师。
革命百年不辞苦,斗争一生推历史。
奇迹园里春长在,沧桑路上驰红日。
今逢举国悲痛日,哀思寄与亲人知。
主席千古!
公者千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