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趁中国内乱之际,在沈阳蓄意制造事端,嫁祸于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悍然揭开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沦陷,日本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东北人民从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长期以来,大陆史学界有一种说法,即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前曾以“铣电”指示张学良不抵抗,所以东北军不战而退。
所谓“铣电”,指的是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致张学良电,但在官方的档案中却找不到电文。据查,此说的主要依据是《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中华书局1960年版)中的两篇文章。
1931年9月19日,日军在沈阳进攻中国军队
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一篇是洪钫撰写的《九一八事变当时的张学良》。九一八事变爆发时,洪钫任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秘书处机要室主任,随同张学良在北平办公,他回忆道:
9月18日夜间,张学良等人正在观看梅兰芳表演的京剧,突接随从副官报告,沈阳有长途电话打来,甚为紧急。张学良接通电话,来电者为荣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
据荣报告,“驻沈阳南满站的日本联队,突于本晚十时许,袭击我北大营,诬称我方炸毁其柳河沟铁路路轨,现已向省城进攻,我方已遵照蒋主席‘铣电’的指示,不予抵抗”(按蒋介石于八月十六日,曾有一“铣电”致张学良谓,“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张学良曾将这个“铣电”转知东北各军事负责官长一体遵守)。张学良令其将续得情况随时报告,但此后沈阳电话即呼叫不通。
另一篇是东北军第七旅参谋长赵镇藩撰写的《日军进攻北大营亲历记》。赵镇藩称,事变发生前,旅长王以哲已有心理准备。8月间,王以哲赴北平向张学良报告,请求从关内调回一部分东北军,以防万一。王以哲回来后告诉下属,张学良已派人报告蒋介石,“蒋指示暂不抵抗,准备好了再干,一切事先从外交解决”。蒋介石还说,“遇事要退让,军事上要避免冲突,外交上要采取拖延方针”。赵镇藩写道:
接着又接到张学良转来蒋介石的铣(八月十六日)电,主要内容是:采取不抵抗政策,竭力退让,避免冲突,千万不要“逞一朝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希转饬遵照执行”等语。
赵镇藩提到,北大营遇袭后,他直接用电话向荣臻报告,荣臻命令说:
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洪钫与赵镇藩均为亲历者,所述内容又相互印证,“铣电”是否存在,似乎不容置疑。然而,事情没这么简单。
蒋介石、张学良
台北学者刘维开撰文指出,在大陆出版的几种九一八事变史料选辑中,无一提供“铣电”原始档案出处;而在台湾方面,“国史馆”所藏《蒋中正总统档案》(即“大溪档案”)已对外开放,供研究者参阅,亦不见此则电报。据“国史馆”所藏《蒋公事略稿本》,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因岳母葬礼将在上海举行,需执绋尽礼,从南昌乘车至九江,预备乘船。当日及次日均无“铣电”之记载。因此,刘维开认为:
在这种情况下,“铣电”是否能作为蒋中正主张“不抵抗政策”的重要史料,是需要仔细考虑的。
至于张学良本人,晚年也不承认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命令其“不抵抗”。
据《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版)记载,张学良告诉历史学家唐德刚:
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不但书里这样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说,说这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不是这样的。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
关于“铣电”一事,唐德刚问道:“……都说蒋公打电报给你,说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族国家于不顾。又说你拿着个皮包,把电报稿随时放在身上。”张学良矢口否认:
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
当然,正如杨天石所言,辨明九一八事变时期的“不抵抗命令”出于张学良,并不能减轻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责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