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润之,万古如长夜

2019-09-23 10:06:25  阅读 2677 次 评论 0 条




 

一,是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1840年以后,中国人民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为推翻压在身上的这三座大山,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

孙文袁世凯联袂推翻了满清的奴化黑暗统治,算是掀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先是由毛蒋所领导的国共两党联手,携同美苏英等帝国,推翻了日本帝国。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坚持援朝抗美,打趴了美帝,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至于推翻蒋家王朝这座官僚主义,那更是毛主席的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二,没有毛主席领导的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教科书般照抄马列,斯大林以及托洛斯基教条闹革命,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王明们都失败了。而毛主席却成功了,毛主席和之前的这些领导人,本质的区别在哪里呢?这些马列教条,是王明们的全部内容,却只是毛主席这本书的封面,这就是本质的区别。

 

翻开毛主席这本书,会发现,他的精髓和光芒,并非来自于西方人,而是来自于中国的先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闪闪发光的毛泽东思想,是怎么来的呢?这些观点,可以看做是毛泽东的知行观。

 

而毛主席的知行观,和王夫之的知行观,几乎同出一辙。王夫之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这句话翻译成现在人容易理解的通俗的说法,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理不能指导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了这样的知行观,才能根据中国具体现实,来完成中国的民族革命问题。做任何事,如果方向错了,就会越努力越犯错。根据中国是农业国的基本现实,毛主席又提出农民包围城市,群众运动,游击战,等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

正是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没有毛主席抗美援朝这正确决策,中国无法真正站起来

 

毛主席最不怕洋鬼子,不仅不怕英国佬,更不怕美国佬,他视美国佬为“纸老虎”。反共人士也承认,自从毛主席席卷神州大陆,坐上民族元首宝座,洋鬼子就奈何不了我们中华民族了。从来没有人骂过毛泽东“民族败类”,他是天字第一号“民族胜类”呢!值得今日许多炎黄子孙效法。

 

毛主席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布中共开国,美利坚合众国心不甘情不愿,驻南韩美军超过“三八线”,图谋先吞北朝鲜,武力封锁大陆东北边陲,甚或有意挥军入侵中国。党中央内部当时在出兵问题上意见不一,而且反对者占大多数。就连实力远比中国雄厚的苏联,也不愿因为援助朝鲜而冒同美国直接冲突的危险。中国出兵会不会导致同美国直接对峙?美国大举轰炸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和内地大城市怎么办?

 

毛主席一生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

 

至今有许多人对毛主席做出的抗美援朝这一决策误解颇深,认为中国不应该介入朝鲜战场,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腿,也错过了收复台湾的大好良机。

假如中国不出兵朝鲜,中国政府就要接受斯大林的命令,准备接收朝鲜金氏流亡政府与军队,苏联就会从此插手东北,埋下东北乱根,进而威胁整个中国。有人觉得不可信,那么看看今天的欧洲,接受中东难民已成欧洲混乱的源头。而且当时西南东南边陲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以及国外的如印度等受西方控制国家,会一起反扑刚成立的共和国,中国的处境将汲汲可危。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对美国军队的胜利,打出强有力的一拳,深深震慑住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美国从此以后敢公开叫嚣打进世界上其它国家,却不敢叫嚣打进中国内地。中国由此站稳了脚根,赢得了往后几十年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恢复了国民经济的生产和发展。

 

四,他发动文化大革命,改造国人性格,为中国文化注入勇于斗争的进取精神

 

世人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可以说是对毛主席最大的误读和曲解。

 

晚年毛主席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后,环顾四周依然危机四伏,中国人如果不彻底改造自己的民族性格的话,迟早还会再次趴下去。为了适应新的时代,新的环境,中国人必须努力改造自身文化。

 

毛主席改造中国文化的努力方向和他开出的药方,就是斗争哲学。斗争哲学源自外国,并非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固有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斗争甚至是一个贬义词。毛泽东将斗争精神具体地表达为三大实践,他希望人民都可以具有这种斗争精神,勇敢地迎接社会、生产和科技活动的挑战和考验,这种进取心是一切的基础。

 

    毛主席这一代人在20世纪前半叶,把中国从亡国灭种的绝境中挽救了回来,但是,在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之下,被中国文化深入骨髓的中国人民的生存空间与生存方式,依然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改造中国文化的唯一手段,就是汲取外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再塑中国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外国文化中的斗争精神,就是毛主席认定的外来文化的优秀因子。毛主席喜欢大寨、大庆,推崇鲁迅,厌恶胡适、武训这些人,他的这种偏好被形象地解释为喜欢“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人,推崇造反精神。他的这种取向,就是要中国人摆脱传统的束缚,用向外用力的精神,永远保有奋斗的精神。

 

晚年毛主席对于孔子的批判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毛主席是把孔子作为一种旧文化的象征进行批判的,与孔子本人的关联度的确存在,但不是绝对挂钩的。毛主席本人对于孔子并没有根深蒂固的愤恨,相反毛主席非常推崇孔子,甚至是喜爱孔子的。毛主席没有借助《诗经》、《楚辞》、《易经》,单单对《论语》中孔子的话情有独钟,可见,毛主席对孔子非但没有恶感,反而是充满了善意。

 

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通过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反孔高潮,把孔老二的学说连根儿拔了,捎带着中医、中药、京戏全否了,若非中餐实在是太强大,恐也难逃厄运。孔子本人并不排斥斗争,“当仁不让”,“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但是到了后来,中国人越来越夸大孔子的自省思维,越来越只偏好于向内用力,而忽视了向外用力。佛学传入之后,中国更是彻底失去了进取心,朱熹的理学让国人进一步走向内心自省的沉沦,王阳明灵光一闪之后,又怂了。

 

完善自我没有错,道德立国也没有错,错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20世纪,过于偏重人的内心道德建设了,故而缺失了外围保有的赖以叩开现代科学大门向外用力的斗争精神。在西方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并以此欺凌东方之后,如果我们还不反省中国传统文化之过,还不拿起斗争武器的话,那么我们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这才是晚年毛主席致力于批孔的原因所在。缺什么补什么,必须让中国人恢复斗争精神,重振汉唐时期虽远必伐、天可憾的威风。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三斗之说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的方向,均借鉴于外国文化。

 

    晚年毛主席就是要通过这样的借鉴,在中国文化的核心领域里进行最深刻的变革,这才是大本大源。

在晚年毛主席进行这一重大努力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从19668月的《我的一张大字报》开始,至19689月全国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历时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段内,国内秩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混乱,特别是发生了比较普遍武斗事件。

 

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毛泽东非常痛心,但是这种局面的出现并非完全出于毛主席的预料之中。他早就说过,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就不能矫枉,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因为如果不进行这种极具根本性的社会文化变革的努力的话,这些动荡在当时很难发生,而这种动荡恰恰是社会文化体系转型时期,必须付出的代价与成本。

 

由于毛主席特有的经历和威望,这种混乱的局面也很快被制止,可以称之为“可控制混乱”。试想如果毛主席没有在其生前就进行这种深刻的社会文化变革,不预先付出可控制混乱的代价,在其身后,中国如果再次陷入军阀混战或外族入侵,那么,混乱将无法收拾。

 

晚年毛主席以阶级斗争为纲,于是这种哲学理念出现了行政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和做法的确也是深刻的教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确可以指导中国文化的改造,但是,这种哲学理念如果被生硬地被搬到日常社会行政管理层面,就会过度考验社会的承受力,从而使普通民众对于这种做法更加难以理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晚年毛主席的思想过于超前,使得具体办事的人们无法理解他思想的含义,很多情况下,只能生吞活剥地去处理行政事务。

毛主席期望人民和他的战友们,

能够发扬革命战争时的那股劲,

继续革命,警钟长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是民族振兴过程中,所万万不可缺的斗争精神。

本文地址:http://tomtang.zdlaw.cn/post/23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李向东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