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传递有西北马家军阀残暴对付女红军,让人深恶痛绝。其实,有个关于解放大西北时我军对青海马家军俘虏政策的说法,主要说的是1949年一野在兰州战役时不接受马家军投降,原因据说是为了给西路军报仇,而且毛主席是有指示的。这个说法流传非常广,相信的人非常多。这到底是不是谣言?还是用事实说话比较好。
兰州战役前夕,青马非常嚣张。自出兵陇东以来,青马始终顽固与一野对抗,因在此之前没有受到沉重打击(固关战斗被全歼的骑14旅很快补充完毕),马继援狂妄的很。
当时,马家父子将主力全部集中撤守兰州,将看家老本82军摆在兰州外围三大主阵地上,抢修工事,急运补给,将所属骑兵沿黄河北岸布防,依水傍山拉开了大干一场的架势,青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兰州和解放军决战。
这个时期,根本不存在接受马家军投降的问题。此时的马家父子,即无起义或投降的动机,也无任何与一野接洽的动向,正因青马极其顽固,兰州战役才打的极为惨烈。辛苦大家养成点点点的习惯,谢谢。
而在兰州战役后,马家军步兵的老本儿基本被打完了,其中就有马家的起家部队100师,这个师在兰州攻防战时受到的损失不大,但马家军决定撤守兰州后,因撤退顺序混乱,又被一野三军堵住了黄河铁桥,人马只能跳入黄河泅渡,被从南山压下的解放军追至岸边,以炽烈的火力予以大量杀伤,留在岸上的残余与其它青马部队一样,建制大乱,溃不成军大量被俘。
马继援在路上听到消息,难受的哭了:原来想着100师还完整,没想到也损失了。
马步芳把命根子交给了他,全折在了他手上,其沮丧之情可想而知。从此番作战来看,在兰州外围的山地防御战斗中,马家军各师依托永备工事和火力掩护,频繁实施集群反冲锋,作战凶悍野蛮的特点表现的非常突出,确实给解放军造成了严重伤亡。
但是马家部队野蛮有余,韧性不足,会打不会撤,弱点也同样明显。青马100师这支当年河西围剿红西路军的主力,在兰州受到了歼灭性打击,如果说一野给西路军报仇的夙愿得偿,那么,这个复仇不是什么不允许投降,而是在硬打硬拼的战场上,这是事实。
再一个问题,如果当时马家军投降,一野会不会接受?
先看看将帅们当年是怎么说的,网上说起不接受马家军投降,都说毛主席有指示,但没有一个能拿出这个指示来。毛主席对马家军的政策和战略,原始电文有据可查,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不仅没有这种说法,恰恰相反,特别强调了政治解决的重要性。
请看,哪一条写着不接受投降了?决战在即,“必须歼灭其主力”是对青马顽固性和战场态势的准确判断。兰州是必然要打的,但是解决西北问题必须以政治方式辅助战斗方式,这是给西北局、一野的指示。什么是政治方式?政治方式就是争取对方放下武器,减少战争创伤和伤亡,不歼灭青马主力,青马不可能起义或投降,这就是统帅的战略和洞见。
再看看当时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是怎样落实这项重要战略决策的。无论起义还是投诚,都要先做内部工作,青马与国民党军其他派系不同,情况非常特殊,当时在马步芳的老巢青海,没有任何一个地下党组织(见《廖汉生回忆录》),双方接触的渠道非常有限。
8月21日兰州开始交火,王震的一兵团则于22日占领了临夏,这时才找到了一个“与青海有联系”的人:马丕烈,马步芳岳父马朝选之弟,曾任马家军82军少将副官长,青海省财政部长。
见面以后,王震问清他对解放军的态度后,专门让马丕烈看了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签署的“约法八章”布告,还不时的讲解一下,然后用商量的口气问:“丕烈先生,你可不可以去兰州给马继援说说,叫他不要再打了,他能打掉第一野战军吗?就算能,我们还有第二、第三野战军,他们都可以腾出手来了,你与他有亲戚关系,你考虑能不能去一趟呢?”
马丕烈爽快的回答:“很好,能去。”
王震最后问马丕烈,我保送你的两个孩子去北大,愿不愿意?马丕烈特别高兴,王震当场就让参谋办好了介绍信,还赠送了路费。(马丕烈的回忆见《青海文史资料》)
只是攻城部队打的很快,马丕烈未及成行,兰州已于26日解放。马丕烈随即参加了西宁劝降团,还带着王震到马良的家,请马良也参加了劝降,马良是马步芳的叔父,后来成为53年甘青川叛乱的头目,这是后话。此时的劝降对象,就是兰州战役败退下来的青马残部。
如果不对青马进行政治争取,王震屈尊接见这些马家人,组织劝降团干什么?西宁当时已是一座空城,青马残部散在西宁周围,没有人挡得住解放军进入。那么最后,青马余部特别是主要骨干,兰州战役结束后他们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全部投降。西北马家军阀残暴对付女红军却不能不计较。
事实就是如此,兰州决战击败青马主力后,第一野战军在青海、宁夏和河西走廊,全部采取了政治解决方式。起义和投降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未开战以前主动投入解放军阵营接受改编,如曾泽生在长春,傅作义在北平,后者是交战后迫于无奈放弃抵抗而缴械,青马即属此例。
兰州战役消灭了青马的步兵主力,马家部队受到沉重打击的,是其主力82军所辖的三个师和青海保安团,而且并未被全歼,残部都由师旅长带着溃退到了青海,所谓残部,指挥机构仍然完整,架子还在,肉也没掉完,且青马的骑兵部队未受打击尚称精锐,这些人马可没有人间蒸发,保持建制与解放军正面对抗的实力不足,散而为匪窜入广阔草原打游击却绰绰有余。
兰州溃败下来后,因无力再与解放军正面对抗,青马大部分士兵(尤其是甘籍士兵)都被遣散,马继援飞走后,群龙无首,进退彷徨。此时,通过军事威慑和及时争取,迅速迫其缴械投降是最恰当的解决方式,也是历史事实。
当时的情况下,不要说不接受投降,即使接洽不畅,这些青马残部在绝望之下全部被逼进青南草原和解放军打游击,从以后的剿匪平叛作战的艰难程度来看,势必为害一方,遗祸久远,最轻也会拖住一军,使这支西北军区主力无法抽身入朝参战。
即使如此,一军平息青马残余的叛乱,也整整剿了三年,在剿匪的同时,还要在地广人稀、民族关系复杂的青海高原完成建政任务,没有任何时候拒绝过马家军投降,即使在马家残余叛乱后,也从未放弃政治争取,降了叛、叛了降的青马将领不乏其人,至于这些人降而复叛,言而无信,最终被制裁,纯属咎由自取,那是另外一回事。
1953年,马良、马元祥在甘青川边叛乱,人数不过两千,西北军区却调动了所有的骑兵和步兵主力,包括航空兵都出动了,原因无他,地域宽广地形复杂,搜剿难度极大。
即使仅从军事角度来讲,解放军能犯这么愚蠢的错误?
事实是,青马率部投降的主要军政骨干,包括了所有的师旅级军官:青马第八十二军副军长赵遂、参谋长马文鼎等率残部320人在湟中县上五庄向第一军投降。青马第100师师长谭成祥,参谋长马元庆,骑兵团团长马成骏;第248师师长韩有禄,骑兵团团长高登瀛;第357师师长扬修戎等来西宁向解放军投降。青马第190师师长马振武,副师长马子俊及其第568团团长马智武、第569团团长马登霄率2000余人在三角城(今海晏县)向第一军投降。
青海省伪参议长马元海(曾任国民党军第八十二军少将高参)以及逃窜共和县曲沟一带的少将保安司令马元祥等100多人,经政治争取,先后向共和县政府投降。马元海是1936年围剿红西路军的前线总指挥,上述名单中,大部分人都参加过围剿西路军。
当时的《青海日报》报道,到1949年11月20日,青海全省投诚的马步芳残部,校级以上军官160名,投诚及俘获散兵2821名。至此,青马集团的骨干,各级部队长,除了马家父子带上飞机的几个,都放下了武器。而且,为了争取青马放下武器,当时新闻用语都是投诚,不是投降。
对投诚的马家军,其尉官、士兵就地遣散回家,校以上军官送西宁学习改造。遣散时,规定缴出枪支或马刀都可换一块大洋,有的青马士兵找支旧枪又交一次,发大洋的解放军睁只眼闭只眼,对这些苦兮兮当兵的,并不计较,战马也允许带走,回家可以耕地。
起义的青马人员有没有?当然有,而且地位很重要,正是毛主席8月6日电报中提到的玉树,玉树是由青海进藏的必经之地,1949年11月2日,青海玉树区专员马峻主动联系一军,宣布起义,这一天后来定为玉树和平起义日。
围剿西路军时的马家军干将,马彪、马禄此时已故去;韩起功组织新编骑兵军,王震兵团过洮河时该军溃散,其本人后来亦出山投降。当时马步芳的嫡系骑兵部队是100师独立骑兵旅,旅长是马朴,该部打永昌攻高台数度包围倪家营子,参加了对西路军的几乎所有围攻战,解放军也并没有跟他个人清算河西旧账,马朴因为拥护解放,还被任命为青海省副主席。事实上,担心被清算是马家军将领普遍的心理,但是,他们全部选择了投降。
兰州解放后,马家军头领有个“桥头会议”,其82军副军长说:“飞的已经飞了,时到如今,我们不能飞的这些人,应该怎么办好,今天大家商量。”
时任该军副参谋长罗炘,说了一句话:“现在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向解放军投诚,我们大多数人顾虑的是怕解放军要报红四方面军的仇,投诚后会把我们杀掉。可是我想,如果共产党执行这种政策,他也不会有今天的胜利。” 众人遂公推罗炘起草给彭德怀的信。参谋长里能人多,解放军不可能以报复为目的打仗,这句话就是标准答案。
马家军集团的结束经过,所有事实都有据可查,所谓“不接受投降、不接受起义”这种说法,编着很痛快,实际非常幼稚,喊打喊杀容易,干实事难。
西路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群众基础,无根据地作战,一野进军西北,怎么可能不吸取这个惨痛教训?马家军的兵员大都是来自农村的甘青子弟,汉族士兵占相当比例,如果连对手起义都不接受,当地群众谁会支持解放军?解放军善战,但不好战,有正确的统战和民族政策,有部队强大的战斗力,才无往不胜,风卷残云,臆测历史之前,先了解什么是这支军队的基本宗旨。
西北马家军阀残暴对付女红军一案的解决在于解放大西北,与解放战争其他战场一样,军事手段与政治争取相结合,是我军赢得最终胜利的重要法宝,如果说有所不同,那就是针对西北的地域和民情特点,更加强调和注重民族政策,此外没有别的特殊性。不接受投降这种毫无根据的戏说,把当年行之有效且迅速赢得西北解放战争胜利的政策策略全部庸俗化了,事实是抹杀了兰州城下和剿匪平叛中付出重大牺牲的一野将士的功绩,喜欢《这才是战争》文章的,可别给这谣言带歪了节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