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评《大话西游》

2009-02-20 14:11:24  阅读 2209 次 评论 0 条

  《大话西游》每一集里头,都出现饱含诙谐的爱情谎言,且一再得逞。而有意无意之间道出这些谎言的,竟然就是《西游记》里不近女色,近女色也似“柳下惠”状的“齐天大圣”,他在《大话西游》里,却是以备受神界女仙、魔界女妖接连追讨情债的“臭犸骝”形象出现。
  
  当然,剧情没有安排他以“人身猴面”出场,而代之以滑稽可笑的“星爷”,带着人间烟火,七情六欲,一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红尘俗子,叫人捧腹。
  
  “孙悟空—齐天大圣”他为什么要去取经?他要取什么经?《西游记》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大话西游》试着碰触这个话题。从文化意义上看,《大话西游》是以偷窥、“劙测”的模式补写孙悟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原因不明的空白,正因为“人间有情”,红尘俗世才成为苦海。必是受爱情之苦之磨折太过,渴求超脱解脱之道,带人们走出这个空幻的“情欲”,——《大话西游》就是对孙悟空西天取经之前风流韵事的善意曝光,齐天大圣原来是“情圣”,他也有一段叫人感觉凄美而悲恻的爱情故事来着。
  
  这一出戏出道时,有人嗤之以鼻,说它离经背道,十分无厘头,会唆使孩子学坏。然而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看过《西游记》,或者从来不知道孙悟空故事的人,是无法理解《大话西游》的,作为《西游记》一出闹剧式楔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前奏说明,而是在原有那种正儿八经的认知惯性上,来一次合理而出色的虚构,用新新人类的说法就是:黑色幽默。
  
  但是,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大话西游》笑闹得有意思,就否定《西游记》的传统,恰好相反,《西游记》是《大话西游》的底色,烘衬剧情里那些滑稽动作、对白更有穿透力,更有讥讽力,如果说后者是正大光明的慈悲,那么后者则是正话反说的慈悲,——并且是带着柔情似水。
  
  《大话西游》确实是关于“爱情”的,他在不解风情的《西游记》面孔上,抹上“七情六欲”,还用幽默诙谐的对白、动作,让你自然而然地接受。我看过“月光宝盒”篇,接着观看“仙履奇缘”,再次领教周星驰那些跳跃式的搞笑演技,正儿八经与无所谓的态度,上演一个人可以是流氓又是大英雄,是下贱又是高贵,是粗心又是认真……它们无不于一瞬间在周星驰这位影星身上绽放,正因为在他身上存在着这些合情合理的矛盾,让我们认为他是真的,是很自然的。
  
  显然,当我们用笑话来碰触世人以为应该严肃认真的“爱情”时,将会收到很好的寓示。《大话西游》让你用轻松然而不轻浮的心情去重新审视爱或者情,——本来这个人间主题,就是一方十分较真,一方十分无所谓,不在乎,才这样可爱,叫人痴醉,如果一开始就是你情我愿了,丝毫不必追逐,好么就没太多的意义,也由于违背了爱情的本义而显得无比苍白。
  
  当然,爱情的宗旨在《大话西游》里是这样一种Feeling:“爱,是一声声善意的谎”,若果对谎言过于认真,你就麻烦,因为烦恼随之而来,让你措手不及。《大话西游》里的“星爷”(虽然他演孙悟空,但我想这样直接而亲切的称呼他),被蜘蛛精、灯芯精等MM追杀的同时,也是追情债。直至结局编里头,生死关头他道出这样一句天大的谎:“曾经有一份爱情摆在我面前,我不懂得珍惜……”竟然让那个追他杀他的女子醉倒,指向他的利剑变了方向……我们才恍然回味《大话西游》原来就是这怎么一回事,如果要翻译“大话西游”,向老外推介这部电影,意译为“爱的谎言”较恰当传神。
  
  纵观“月光宝盒”、“仙履奇缘”上下两集,周星驰的喜剧演技,丝毫没有做作之嫌,似乎生活中那些可以表现幽默与可笑的细节,他都深谙不误,且准确无差恰到好处地表现(或者叫做“点拨”)出来,让人解颐,让人捧腹,让你心里以悦服,他的笑闹迥异于西方“憨豆先生”的愚顿无聊,他让你明白什么叫大智,且这大智是怎样的若愚。
  
  据说,周星驰的长相,本来就有一点弥勒佛的样儿,有“笑天下可笑之事”的气度,在大家以为应该不笑的地方,他能让你笑,这是他的绝技(当然,这离不开编剧与导演的合理安排)。
  
  《大话西游》,就是用这种似是而非,忍俊不禁,大智若愚的演技,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接受一次“爱情内涵的全面颠覆”,而这一主题在结局编“仙履奇缘”,达到高潮,让人感觉编剧者与出演者的良苦用心。

本文地址:http://tomtang.zdlaw.cn/post/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汤树东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