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强调的是处世接物实践的重要意义,古人有“游学”一说,也是因着这“行万里路”而生出的名头。当今时代,大可不必如此,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因为信息发达,有互联网。俄国有位哲学家十分较真地以为,人之需要印象,一如空气、水一样重要,不可或缺得了的。细想想也是有理的,因人活在这社会人世,如若多时没有于社会人世的印象,观感,人就会感着恐惧、不安,很多抑郁、焦虑病的发生,多是由于社会印象的不足。今诵读辛弃疾这则《鹧鸪天》里有“人情辗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不禁感慨良多。
辛弃疾的这则与友人筹唱咏和的赠别诗,不是很长,读风遍就可以背下来,加之词采文理十分出众,也是让人琅琅上口,易于记忆的。
起句是节令的白描,说是警醒也可。“莫避春阴上马迟”劝朋友不要过于迷信,择日不如撞日,反正要起行远走,何必因犹豫而延误了行程。因为“春来未有不阴时”。接着就是关于人情世故,人情炼达的牢骚,也算是全词的诗眼所在——“人情辗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让人听来似是安慰,又像是鼓励,但把它作为一则点出真道理的警句更好。
下阙回应春令,描摹应节物事,“梅似雪,柳如丝”,此句凡常,没啥破格。大凡出色的诗,凡常之后,必有不凡之句,接下去收尾的这么几句可出彩。“试听别语慰相思,短蓬炊饭鲈鱼熟,除却淞江枉费诗”,用的是张瀚诗典,并让人忆及李商隐那“除却巫山不放云”的句法,但这里不是写儿女之情,而是友人间的拳拳劝慰之意。当然,类似的口吻在现代文学,如毛泽东与李亚子的唱和中有“牢骚太盛伤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之句,便是了。(文/汤树东)
附原词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文/辛弃疾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辗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人情辗转闲中看—读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
2009-04-10 11:34:46
阅读 5076 次
评论 1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