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不管你们怎么看这部电影,我大年初一的凌晨看完首映场出来的第一个体会就是这样:把这部电影和遵义会议扯到一起了,为什么呢?
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流浪地球》的故事讲到最后,由刘启的地面小团队想到用赤道变向发动机的火焰去引爆木星上的氢气,用剧烈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把地球高速推离出太阳系,这个主意是地球上人类最后的希望,但是他们搞来搞去,最后赤道变向发动机的火焰还是达不到地球到木星之间需要的长度,缺几千公里吧,这时候,由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刘培强,也就是刘启的爸爸,决定驾驶着太空中的这间人类空间站,载着30万吨的燃料全速冲向地木之间,欲用自身爆炸以延伸地球发动机的火焰,来引爆木星----但这还必须得到地球联合政府的批准,这个由中、美、俄、英、法共同领导的联合政府已经把人类的所有精华信息储备在空间站里,做好了一旦地球毁灭,这间空间站可以带着这些地球遗产得以活在太空里。
但是,联合政府最后还是批准了刘培强的这一疯狂计划,命令他,为了地球人类的最后生存希望,驾着空间站去玉石俱焚,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最高潮,看得观众们热泪盈眶,虽然它只是一部科幻电影里讲的虚构故事。
当年“流浪红军”的命运就是在这个时刻被改变的
观众们如此激动,我觉得有一部分原因是,这样的故事在现实和历史中也多次真实发生过。
比如遵义会议。
当年红军长征,也就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在博古、李德、周恩来的带领下的大撤退,或者可以叫“流浪红军”吧,红军从江西出发,“流浪”到贵州时,已经折损大半,再这样“流浪”下去,肯定只有死路一条了,包括那么多英雄豪杰的红军将领在内的红军上下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最后,其实整个红军就只有博古、李德还不相信这个道理,就连曾与他们同船的周恩来也相信如此“流浪”下去,不是全军覆没就是投降当叛徒,中国革命的火种必然从“流浪”搞到“流产”。
若我没记错的话,是在遵义会议之前的一个夜里,周恩来提着一个马灯深一脚浅一脚地从遵义县城出来,走了许多山路,找到住在遵义城外的毛泽东----你们瞧瞧,毛泽东当年都混到什么田地了,红军打下了遵义,这位中华苏维埃主席连进城住的资格都没有,连毛泽民、邓小平他们当年也是住在遵义城里的,博古、李德却让毛泽东只能住在城外,妈的。
周恩来找到毛泽东这件事是真有的,但他们之间如何交流的当时无人认真记录,也不可能被记录,然后两三天后,遵义会议召开,毛泽东的意见被包括周恩来在内的中共绝大多数实权人物们接受,也只有博古、李德等少数人不赞成,他们不赞成也没办法,因为当时的情况正如前所述,大家都知道接着这么“流浪红军”下去只有死路一条,谁能拿出让红军不死的套路,谁敢说自己的套路可以让红军不死,那咱们就听谁的,于是“听毛泽东的”才成为一种遵义会议的最高决定。
其实,遵义会议刚开完那会儿,包括林彪、彭德怀这些人也并不从心里相信毛泽东,遵义会议之后一军团长林彪还闹过要让三军团长彭德怀出来主持党中央的主意,这个念头若发生在建国之后,那就是军人叛乱,可了不得,但在当时,大家确实都是迷茫啊,正如邓小平后来所说,大家都是“跟着走”,跟谁走呢?跟着共产党内惟一一个在如此生死关头还声称我们一定能胜利的毛泽东走,结果就是我们后来常常听到的那句:遵义会议拯救了红军拯救了党,拯救了中国革命。
不再流浪,不再流浪......啊......不再流浪,不再流浪......
管你有多少好主意、好思想,也不管你有多少多少权力,这些东西往往在最最危急发生时都会变得无一丝用处,生死一瞬间是最公平最民主的,只有那个敢出头敢拍板的人才能被称真正的大英雄,在《流浪地球》里这个大英雄就是刘培强、刘启父子,在“流浪红军”里这个大英雄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在中共历史的几个最最危急时刻----也就是大家都没了主意的关头,做过几次最终的拍板,而且可以说都是逆着绝大多数意见的拍板,你们都不敢了吧,好,老子来!这就是毛泽东的脾气,上井冈山是一把,遵义会议是一把,重庆谈判是一把,抗美援朝是一把(与美国的核武器对抗),与苏联断交也是一把(与苏联的核武器对抗),这种大英雄的脾气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真让人搞不清楚,但最关键的是,他就敢这么干,而且都干赢了,人类的大英雄就是这样,他做的事即使都过去几十几百年了,庸众们仍然会不理解,仍然会站在被他们改变过的历史里污名他、诅咒他,但那有什么用呢?你们的骂声再猖狂,还不是站在人家改变过的历史里?
许多人在看过《流浪地球》之后,都在讨论里面的许多科技细节,但我更对它这一情节中富含的历史性哲理感兴趣;一部电影里讲的关于大英雄的故事都可以让我们如此之感动涕零,到到底还是因为它很肤浅,而今天,我们就生活在被真实的大英雄改变过的历史与现实里,却可能仍然对此无动于衷,那也是因为它太深刻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