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迅速崛起之谜

2019-03-21 12:09:02  阅读 2481 次 评论 0 条

(来自:九边)

近代的历史上日本有两次崛起,都非常难也非常取巧,第一次就是他们民治维新那会儿。日本人被迫开港这事他们叫“黑船事件”,这个黑船哪来的呢?当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军用德国进口的 大炮对准海上的军舰一顿乱轰,本来是要打英国人来着,没想到英国人没打中,竟然把在边上围观的美国军舰给打了,美国人作为吃瓜群众看着大清跟大英互相炮轰开心的不亦乐乎,没想到飞来横祸,把舰长都给炸死了,美国经过深刻地反思,觉得在太平洋上得有个港口停泊,不能到处乱溜达,下次被打中了可不好了。

 

看了一圈,就看上了日本,1853年四艘美国军舰停到了日本家门口,新式铁甲战舰黑乎乎的挺吓人,强烈要求日本人今后要接待美国船,随时给美国船加煤(那时候还是蒸汽帆船),日本人迫于淫威,开港了,就这样日本改革开放了。

 

这件事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幕府被推翻,日本随后经历了一堆改革,不过这些都是基础作用,对日本后来国运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中日甲午海战。正是在甲午海战中大清战败,日本在这场战争中赚了两亿两白银,这可是个天文数字,日本用这两亿两白银改进了海军,搞了金本位,筑基了现代工业,摇身一变成了现代国家。

 

以往我们说,大清是给西太后修园子导致甲午战败的,其实这就有点肤浅了,园子花不了几个钱,大家可以随意搜下,晚清谣言多,这件事其实就是谣言之一。海军是吞金兽,在哪个国家都是,包括英国,英国当初养不起海军,海军军舰平时就到海上去打劫,到了要打仗的时候回军港待命,皇家海军就是皇家海盗。

 

大清也一样,海军不行的主要原因是没钱,钱哪去了?

 

被消耗在西北了。

 

西北发生了啥?

 

慕斯林要在中国西北建国,大清给他们送温暖去了。

 

晚清非常艰难,南方爆发了太平天国,北方俄国虎视眈眈,海上英国日本一直在磨牙,西北那伙人一直谋求在中国建国,新疆危在旦夕。

 

所以朝廷上爆发了影响到现在的一场大争辩,以左宗棠为首的“疆防派”封疆大吏们认为大清必须保住新疆,没了新疆,下一个丢的是蒙古,没了蒙古,北京危在旦夕,朝廷觉得有道理。

 

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北洋大臣上书说,必须得建立海军,没海军英吉利和日本又要武装上访了,大清啥也别干了,天天赔款吧,朝廷说也有道理。

 

那怎么办?

 

后来的决定是“两防并举”,大清几年间就在新疆消耗掉了1400万两银子,加上前期平顶陕甘回乱,花掉上亿两白银,新疆和西北保住了,但是海军一直抠抠嗖嗖,没钱,最终被日本干趴下了。日本战胜后拿了赔款起飞了,大清彻底被打断脊梁,开始各种尝试,最终选择了最激进的猛药,俄国路线,你们都懂。

 

这个问题的复杂就在于,我们现在站在事后,已经获得了全部的信息,依旧没法确认当时到底应该怎么办,反正中国不能没新疆,也不能没有海防。

 

我们继续说日本。

 

日本以这两亿两白银做基础,升级了设备,使出吃奶劲来生产纺纱,卖到欧美,换回来钱继续升级武备,准备再出去抢,路径依赖嘛,后来的事我们知道,日俄战争,918事变,先在东北打败了俄国,把俄国势力赶出东北,然后在918之后把东北吞下去了。

 

日本得到东北的意义跟英国得到印度的意义差不多,日本向东北移民了一百多万人,用于开垦东北荒地,满铁株式会社疯狂地在东北修铁路,等到1945年战败,总共修了11479公里铁路。而且满洲的工业规模超过了日本本土。

 

不过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一些人别有用心,说到这里就开始胡编,说东北人在当时过得有多爽,其实当时东北人在日本人眼里跟牲口没啥差别,而且几乎所有的工矿全是日本各个财团和满铁的资产,东北发展那么快,有个原因就是日本人把东北人当骡子使,工作压力大却不给钱,成本可不就低?工人们每天工作15个小时,病了直接活埋,可不就效率高?一个小丰满水电站,总共征集了8万名工人,竟然搞出一个万人坑,不完全统计埋了5000多人。事实上当时在东北几乎所有的工矿旁边都有万人坑。

 

不过单纯奴役东北人可搞不出来那么大规模的经济体,需要复杂的操作才行,这时候就得介绍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岸信介,这人被称为“满洲之妖”,他本来在日本干的好好的,一直干到了商工省局长,日本“省”就是我们的“部”,这个商工省类似我国商务部。在1936年突然跑去东北折腾,当时东条英机就在东北担任关东军参谋长,俩人臭味相投,再加上满铁株式会社的几个大佬,一起被称为“满洲五巨头”。

 

为啥要说这事呢?因为这件事对后来的历史影响深远,而且,政界大佬,军界大佬,还有商业巨子一直纠缠不清,这一直都是日本的传统,后来二战后日本的军队不行了,被美军给压住了,但是政界和商界一直勾勾搭搭,直到现在。

 

在东北期间,岸信介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仿效苏联搞了一个“五年计划”,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现在计划经济被批臭了,正如高关税一样,给人感觉这俩兄弟一起进了历史的垃圾堆,现在最时髦的是自由市场经济。不过从经济史的角度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通过完全自由市场经济和低关税策略崛起的,反倒是所有崛起的经济体都是搞贸易保护起家,然后经济里多多少少都搞计划经济。

 

在1930年代,当时最酷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那段时间西方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和自由经济理论受到了经济危机的重创,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苟延残喘,倒是苏联搞的突飞猛进,这让大家不得不怀疑市场经济理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并且都开始搞国家推动的计划经济来自救。

 

大家知道《罗斯福新政》吧,第一版拿到国会审批的时候立刻就被驳回了,一个国会议员对罗斯福新政破口大骂,说《罗斯福新政》完全抄袭了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连标点符号都没改,罗斯福这个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把美国苏联化。

 

不过驳回归驳回,事情还要办,罗斯福通过总统令强推了他的新政,国会说罗斯福就是希特勒,跑去最高法那里又是告状又是弹劾,刁民们给总统出主意要不把国会山烧了,就跟希特勒一样,双方搞的鸡飞狗跳。后来罗斯福新政这玩意被认为挽救了美国,这让很多经济学者痛不欲生,因为在他们眼里,如果说罗斯福新政真的有效,还不如直接说社会主义救了美国,咱们不讨论这个,咱们说日本。

 

日本和美国一样,都目睹了苏联的快速发展后觉得找到了人生真谛,开始思考搞计划经济,因为那几年日本也遭到经济危机重创,日本发动侵华那几年国内惨极了。所以这个岸信介在日本国内好好的,突然跑东北去,就是为了去东北践行他最新发现的理论,也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五年计划”。在1976年,后来岸信介的小伙伴椎名悦说,“满洲国就是日本工业的试验场”。

 

岸信介这一套在东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东北在高度计划和协同下逐步上马各种重工业项目,把整个东北当做一家公司来运作,大家知道公司内部是什么样的吧,不是靠价格,而是靠行政命令来调节需求,政府让干啥经济部门就干啥。这么操办的结果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到了1945年日本从中国大陆败退,东北的经济规模比日本都大。

 

为啥我们花了这么大的篇幅讲日本在满洲国的事呢?因为这个岸信介在1941年回到日本,从伪满洲国经济掌舵人升级成了全日本的经济沙皇,而且把整个日本负责经济的技术官僚全换上了他从满洲带回来的那伙人,一般被称为“改革派”官僚,或者“岸-椎名阵线”,因为他们这伙人的二号头目就叫椎名悦,也是岸信介在满洲期间的小伙伴。

 

战后这个岸信介一度被当成战犯给抓起来了,差点枪毙,不过后来没啥事,又放了,1957年竟然当上了首相,不过他不在的这些年,日本经济也是他们当初满洲国那帮技术官僚在操盘。实行的依旧是在东北的那些策略。

 

1945年美军的重型轰炸机开始飞抵日本上空,对日本所有核心大城市进行无差别轰炸,日本现在还有座桥,纪念东京大轰炸,这座桥周围曾经一天之内被燃烧弹烧死几千人,当时老百姓从桥上跳到河里,不过没卵用,河水也沸腾了。。。。日本被炸了个稀巴烂。不过美国人并没有心理压力,因为美国人就是要把日本打回到农业时代。

 

美国人跟日本人非常熟,我们前文也说了,当初美国人开着黑船把日本的大门给轰开,随后上百年间,美国人亲眼目睹了日本一系列操作,知道当初英国为了限制俄国,把日本这只亚洲狼当狗养,随后日本拿着英格兰银行的贷款先后击败了大清和俄国,然后在1941年反身咬了曾经的大金主英国和小金主美国,在新加坡炸沉了英国最重要的两艘战列舰,把好几千美国人折磨死在了巴丹半岛。美国人对日本一点好感都没。怎么看它怎么是那种随时反咬一口的人。日本的东南亚战争可以看看这篇,写的很清楚了,《侵华日军为什么想不开去找美帝了》

 

美国本来是要扶持中国大陆来对抗苏联,把日本搞成一个农业国,不过没想到的是,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国军最后的骨干力量全被围在了徐州一带,随后逐个被歼灭,山河变色,蒋委员长败退台湾,这件事对美国伤害太大了,因为美苏边界从蒙古高原一下子南移到了日本海,美国被迫又要扶持日本防着苏联了,重走当年英国的老路。不过也没办法,只能这么做。随后开始支持日本发展,这也就有了日本的第二次大发展。

 

美国在日本干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土改,发达国家都有土改。

 

当时有人就跟麦帅说,日本有一半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里,这伙人就是寄生虫,靠着地租过日子,麦克阿瑟一粗人,也不想想美国也有一个巨大的食利阶层,听到这个很恼火,觉得这是奴隶制,说干就干。

 

用政府发行的公债去找地主买地,然后给农民们分了,公债就是一张白纸,上边写着“日本公债,抵1000元”,财政部通宵开着打印机要多少有多少,第二天就拿去给地主们收购土地,而且不准交易票据。

 

这不明抢嘛,那地主们能愿意?当然不愿意了,只是当时天皇见了麦克阿瑟都低眉顺眼,地主们只能是忍气吞声收好债券,把土地交了出来,分给无地农民,随后日本发生通货膨胀,那些债券变废纸了。现在大家懂了为啥麦克阿瑟后来被搞下台,日本老百姓站在路边热情欢送麦克阿瑟回国了吧,给大家分地的人,比爹都亲。至于地主们,反正是少数,谁关心。有点像台湾,台湾绿营就是当时被土改的那伙人,蓝营是受益阶层。

 

土地就是生产资料,有了土地就可以折腾了,民间也就有了活力,这事吧,也就麦克阿瑟可以搞定,其他人真没那个影响力和实力。

 

随后日本出台了当时最受诟病,后来也被认为效果最明显的一个政策,就是外汇管制,这就是岸信介他们一伙通过日本的通产省搞出来的,也就是类似苏联的计划经济委员会,我国的发改委。后来日本经济学家说,当时看着是美国在日本占领军在控制日本,其实是岸信介他们的满洲技术官僚在控制日本,因为占领军一群当兵的,哪懂经济啊,所以技术官僚们狐假虎威发布指令。

 

当时有钱人觉得日本快要完蛋了,都想把资产转移到海外去,通产省通过行政命令全给盘住了。而且非常极端,为了防止外汇外流,随便买点外国东西都得通产省大臣批,整个日本跟个神经病似的,通产省那里排着特别特别长的队等着领导审批购买清单。不过效果惊人,财阀们眼瞅跑不掉,只好坐下来开始讨论怎么投资生产,等到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国内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了。

 

1950年的朝鲜战争爆发挽救了台湾蒋委员长,顺便拉了一把日本。

 

就在1950年元旦,印度人找到民国在印度的大使馆,说是要去承认新中国,原因嘛,印度人听他们的老东家英国说台湾完蛋了,守不住,英国人已经选边站了,还要给大陆卖军舰,包教包会。

 

印度做了英国三四百年的奶牛,自然知道英国在“站队”方面点了逆天的技能点,几乎能做到每次站队都能站对,凯末尔临死的时候就安排他的继承人,如果没主意,不知道该怎么选,就跟着英国。所以印度果断和民国断交了。

 

不过朝鲜战争对于台湾来说只是躲开了一击,对于日本来说简直是起死回生,因为日本当时持续在低水平上循环,大家都没钱,啥也买不起,也没法去生产,因为生产了也卖不出去。

 

朝鲜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这个怪圈,大家去工厂里给美国人生产物资领工资,美国大兵也在日本驻扎,顺便逛窑子什么的,大量的美元涌入日本,而且日本外汇管制,这些钱只能进不能出,日本老百姓有了钱,就可以去买消费品,消费品工厂也开工了,经济终于转起来了。

 

比如那个丰田,战前就是给日军造汽车的,后来在美军的大轰炸中被重点关照了,工厂被炸成了平地,战后苟延残喘,眼看混不下去马上要倒闭,朝鲜战争爆发了,天量订单从天而降。

 

朝鲜战争消耗的武器弹药基本都是史无前例,经常一个上午就能打掉二战中美军一个月的弹药,一场战斗消耗的弹药能赶得上“二战”中一次战役,需要大量的汽车向前线运弹药,丰田就是这个时候贷款买了生产线重新开工了,第一个月就接到5000辆卡车订单,此后逐步增加,朝鲜战争之后丰田开始向欧洲倾销汽车,也就彻底活过来了。

 

此外还有那个三菱,现在大家对三菱感觉不太深,其实这玩意是日本工业的骄傲,当初二战中日本引以为傲的零式战机就是三菱生产的,也是战争后期被炸,朝鲜战争中开工,美军从长津湖逃出来的那个大铁桥就是三菱重工连夜生产,然后空投到战场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中间经历过一次股票暴跌,叫“斯大林暴跌”,因为斯大林死了,谣传苏共大佬不想继续打朝鲜战争,日本人觉得好日子到头了,随后股市暴跌,不过朝鲜战争结束后,日本已经有了内需,可以继续往下运转了,没有出现滑坡。

 

朝鲜战争结束后,满洲技术官僚们开始彻底贯彻当初伪满洲国策略,通过投资和拉动重工业来牵引经济发展,开始执行宏观的计划经济,微观的自由市场经济,我们都知道,上世纪我国发生过一次大炼钢铁的事,这事现在很多人已经理解不了为啥领导层对钢铁那么上心,竟然把钢铁当成了最重要的指标。

 

其实在当时,全世界都非常关注钢铁产量,日本的发改委,也就是通产省,出台了非常严格的五年计划,把日本举国之力集中在了重工业领域,玩命推动重工业发展,也就是炼钢产业,那么小的一个日本,钢产量竟然在战后20年的60年代直追美国。

 

这么大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对日本的经济拉动极大,而且为了配合大炼钢铁,日本先后上马了一系列炼油工业,因为很多工业催化剂什么的都是从炼油中获取,而炼钢可以为炼油工业提供必需的工业器件,而且得先生产炼钢所需要的周边机器,修建公路和铁路,桥梁,轮船,20年间日本的公路里程增加了7倍,不然生产出来的钢铁运不出去嘛,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工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走进工厂,城市化率急剧上升。

 

而且由于通产省对西方自由竞争那一套非常厌恶,规定日本企业之间在国内不能恶性竞争,政府负责协调,日本企业一致对外,只跟欧美竞争,越看越觉得日本当时当成一个公司来管理。

 

到现在,日本人津津乐道的昭和三十年,也就是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5年到1965年,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拉动的经济腾飞让日本人到现在回想起来都认为那段时间是日本奇迹的开始。

 

而且那些年日本人的工资非常非常低,是不是很眼熟?往往一个日本人,干的活比美国人多近一倍,工资却是美国人的1/20,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日本人基本上买不起国外的任何东西,可以防止资金外流,其次日本人生产出来的东西在国际上非常叫座,便宜嘛。这样日本生产出来的东西在国际上有极强的竞争力。

 

到1965年,日本的经济在重工业牵引下已经全面复苏,而且重工业布局完成后,上马轻工业项目容易的多,紧接着就是70年代的大爆发,索尼,松下等巨头登堂入室,开始逼得美国步步紧缩。

 

1965年后的事以及后来日本经济急剧的衰落这篇文章写不下了,我们后续继续。如果您在本文里看到一些内容跟我国后来发生的极其类似,那也不用奇怪,因为邓公当初正是学的日本。


本文的最后,想说一件跟本文无关的事,微博上有个大V,王志安,八年前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时候,他发了个帖子如下:

事实上直到前几天,日本依旧有5.2万人疏散在外,他的这个帖子成了一个大笑话,被大家转发了一万多次。


我的一个日本小伙伴他爷爷对于福岛这件事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道理,他说大家对日本快速崛起的印象,其实就是和“岸信介-椎名阵线”一起的那些官僚以及企业家,那是日本真正能干事的人,他们把日本从一片废墟推到了世界前列,他们代表着效率和执行力,如今那些人已经都死光了。

本文地址:http://tomtang.zdlaw.cn/post/22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汤博客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