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无痕,人过有痕:地层学是西方伪史之痛,考古有口难言

2023-04-14 21:30:08  阅读 1179 次 评论 1 条

在考古界,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名曰“地层学”

所谓“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考古发掘中研究自然沉积物和文化土壤层以取得相关研究资料的一种基础方法。

在地质学中,地层学是以各种自然堆积物(即自然层)为研究对象;在考古学中,地层学则是以人类活动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即文化层)为研究对象。二者研究对象不同。

图片

地层学中的文化层,其实就是人类在某处活动后遗留下来的地层。

古代人类为了生存,一般会选择物产丰饶、气候适宜,靠近水源之地来定居。由此逐渐形成村落、部落,乃至城市。经历一段时间后,由于战争因素或环境发生改变,定居的人类消亡或离开此处。不久,原来居住的房屋日渐风化、垮塌,曾经生活的遗迹,例如储藏粮食的地窖、制作陶器的陶窑、灶台、水井、牙齿、肢骨、生活用具等等,被一一埋入地底。

图片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新的一批人类来到此处,发现此地适合生存,便停留下来,在此繁衍生息,开始修建房屋、道路、粮仓、作坊,甚至是宫殿。不仅如此,因为人有生老病死,假以时日,还会留下许多墓葬,陪葬数目不等的各种生活用品。

图片

如是,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人类在这片大地上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在此情形下,各个不同时代的人类都在同一处生活,每个时期的人类活动都会留下当时的文化遗迹,形成一个甚至多个文化层积。

图片

显然,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文化遗址,由于不同时期的人类都在此繁衍生息,因此必定会留下不同的生活和文化遗迹,日积月累便会在地质层中形成多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层积。

图片

图片

耿马石佛洞文化层剖面

图片

在一个古代遗址里,绝大部分土层都是因为古人类长期活动而堆积形成的。

图片

地质学中的文化层,保留了大量古人类活动的信息,研究这些不同文化层中考古发掘的生产、生活工具就可以了解那个对应的时代。例如,某文化层中出土的文物若是以青铜器为主,同时伴有少量陶器、石器等等,那么就可以推断出该文化层应属于青铜时代。

考古学其实源于中国,后来西方传教士来华后逐渐发现中国在金石、古董、墓葬等诸多方面皆有相关研究典籍,博物庞杂,也有样学样地研究起考古来。

19世纪30年代,查尔斯·赖耳(Charles Lyll,1797-1875)发表了《地质学原理》一书,标志着地质学中的地层学已经走向成熟,可以用来判断地球历史的进程和年代。

当所谓的“西方考古学”出口转内销、传回华夏时,华夏考古界在使用该方法时很快就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西人一直认为堆叠是水平的,因此发掘依据的是水平层原则,但这并不符合实际的考古发现。

古人类生活遗迹所留下的文化层,大部分都不是完全水平的堆积形态,同一水平层可能含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文化层,若按照西方这套理论,不同文化层、不同时期的遗物将会混在一起,造成混乱的局面。

有鉴于此,1931年在安阳后冈遗址的发掘中,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主持安阳殷墟第四次考古发掘,遂根据遗址堆积的土质、土色和厚度划分成不同的地层,再根据各地层的包含物合并为不同的文化层,然后又依据文化层的堆积顺序,分别命名为“上层”(小屯)、“中层”(龙山)、“下层”(仰韶),即“后冈三叠层”,发掘过程中还辨识和清理出了白灰面、长方坑、墓葬、夯土和石堆等遗迹。由是,按照土质土色区分堆积,发现了著名的“后岗三叠层”,即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小屯商文化的叠压关系,确认了仰韶文化早于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早于商文化的逻辑关系。

这种以文化层为单位的发掘方法,非常有利于遗物的采集、分类与分析。

随后,中国考古界便用这种方式逐渐代替了西方那套按水平层发掘的方式,此举也标志着中国考古学中地层学的诞生。

再来看看几个例子。

一、史前遗址

(1)西侯度遗址

西侯度遗址于1960年发现,位于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东北,是山西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迄今为止,分别于1961年、1962年、2005年共进行了三次发掘。

中科院地质所钱方等考古学家曾采用古地磁方法测定遗址,发现其绝对年龄大约为距今180万年前,不过,由于该遗址的石制品出土于河流相地层,石制品磨圆度较高,人工打制性质一度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质疑。为了进一步确认西侯度遗址石制品及其所在层位年代,从2009年至2016年期间,南京师范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者先后五次在西侯度遗址及其附近采集可靠的测年样品,并由美国普渡大学实验室进行测年,最后所有测年结果皆指向了240万年前附近,误差范围不会超过六万年。

其实,西侯度遗址在神州大地上还不是最早的遗址,更早的是泥河湾遗址。

1936年11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贾兰坡在周口店发掘中连续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后,研究认为:北京人使用火,还不是最古老的用火,最古老的人类和最原始的文化,应该到“早更新世泥河湾期”的地层中去寻找。

这个观点与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王建的看法不谋而合。

1957年,上述二人合作,写下了《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一文。

(2)夜塬遗址

夜塬遗址位于洛南盆地西部,是2011年发现的一处旷野类型旧石器时代遗址。

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洛南盆地在百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对研究中国远古人类与文化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距今大约110万年前,夜塬遗址便出现了古人类文化遗存,当时人类的石器加工技术属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体系,工具主要为简单修理的刮削器、砍砸器等。

通过对遗址东南部500平方米的发掘,证实该遗址地层堆积厚达24米,出土的石制品1.2万余件,类型包括备料、石核、石片、修理工具、断块和碎屑等等。

图片

距今大约78万年至25万年前后,该地生活的古人类在石器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具中出现了单面修理、形态较规整的新型手镐,如下所示,洛南夜塬遗址第11层原位埋藏的单面修理手镐。

图片

夜塬遗址第36层,发现了石制品。这些石制品位于更下层,显然其时代更为久远。

图片

夜塬遗址的考古发现,为“秦岭被视为中华文明的祖脉”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这几日,自古以来的“秦岭龙脉”正以一己之力的彪悍战力,阻挡沙尘暴南下。

图片

(3)石岭岗遗址

石岭岗遗址位于怒江州泸水县上江乡七棵树村二组西面,地处怒江干流区域,与缅甸相毗邻,遗址范围分布于大部分山体,面积约为十万平方米,已纳入“云南边境考古”课题。截至2016年,一共清理了墓葬42座、灰坑4个、活动面2个、房址2个,文化层堆积最厚处140厘米,文化层划分七层,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铜器等。

泸水石岭岗遗址地层堆积

图片

二、历史名城遗址——汴京开封

笔者在《昆羽继圣》四部曲之二“奇境历劫”中刻画了这么一幕,如果不了解西方伪史的朋友读到此处,恐怕只能领会“汴京是如何被送于金军之手”、以及“官吏冗余、尸位素餐”,无法更进一步将其与西方叙事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伪史问题。

兹摘录一段如下,再作分析与说明:

顿了顿,云婀神色肃然,又道:“公子,我还发现了两个问题。”

“什么问题?”忠尧好奇地问道。

云婀酝酿了一下,正色道:“靖康元年,东京第二次保卫战打响前,城外刘家寺还有五百多门大炮没有收回城中。这些大炮本来是要用于秋日阅兵才搬出去的,结果却未及时收回。

这时,朝廷各部开始互相推诿甩锅,兵部推给枢密院,枢密院则表示很无辜,认为此事与自己无关。最后,经过调查发现,原来这些大炮是内廷的一个衙门运过去的,但因为主管的官员刚被革职,也没交接,然后就没人理会了。

五百多门大炮,不是五百多根糖葫芦唉!这么严重的事,总要赶紧善后吧?

可是,一帮衙门又开始新一轮甩锅了,结果还在争执时,敌军已经围上来了。金军果断驻扎刘家寺,白捡了一堆大炮,转身就把炮口对准了城内。正愁没辎重如何攻城呢,这就有人送上门来了!这天上掉的馅饼,不要白不要啊!这是无心的也就罢了,若是有心的呢?那可是细思极恐啊!”

忠尧神色无奈,苦笑不已,摇头叹道:“唉,自作孽,不可活。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重来。这是一个问题,那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呢?”

“官员冗余!权责不清!”云婀神色鄙夷,忿忿说道,“自己给自己挖坑,却最终把自己给埋了!钦宗守城的安排也是奇葩,哦,就是现在东宫那个太子,简直就是个废柴!

据说,每一面城墙都安排了许多官职,譬如南面城墙,有指挥权的武将有:都守御一人,提举三人,统制两人,统制官五人,其余临时派遣的统制、统领官不下十几个,每个统制下还有三四个使臣、四五十个效用,且充斥着各个官员的门生故吏。

光是给这些大大小小官员的俸禄就是一笔天量巨资,更不用说还有一帮不打仗,只来挂名抢功的权贵和内侍。就这样,能打胜仗,别说我,鬼都不信!”

听罢云婀所言,忠尧默然,半晌,喟然叹道:“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地下四丈处,是魏国大梁城;三丈处,是唐代汴州城。地上,眼前,便是这东京汴梁城。迟早有一日,这东京也将埋于黄土之下。”

历史上,由于多次在开封建都,所以形成了“城摞城”现象,这也印证了本文开篇所说的“地层学”。

除了可以进行考古分析地层以外,开封还留下了一座大梁门,可以直接展现“城摞城”。

大梁门,又称西门,始建于唐建中二年(即元始781年)。明初,朱元璋升开封为北京,为都城南京之陪都,将西门更名为大梁门。其城门之基采用青砖结构,设拱形门洞三个,城楼采用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雕梁彩绘,古朴典雅,雄伟壮观。城门北侧现已探明“多层古城马道”,为开封独特的城摞城历史又提供了一个重要证据。

图片

搞清楚了什么是考古地层学,又看了多个遗址案例,接下来我们以此为标准,一起来看看西方的一些著名历史文化遗址和古城遗址。

A、雅典卫城

作为古希腊时代重要城邦遗址,雅典卫城位于如今雅典市中心的山丘之上,据说因其保护神雅典娜而得名。西史宣称,雅典古城始建于元始前580年,距今2600多年,据说在元始前第 二个千年后期,便有居民活动,在大约前6-前2世纪左右发展为古希腊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城址南北约5000米,东西约7500米,中心为卫城。

如此悠久的历史,城市又不曾搬迁,而是在原址上继续建设,那么不同时代的雅典居民必然会留下地层累积、文化遗层,然而,考古发掘中雅典古城有任何地层学方面的发现和研究论文吗?

没有,在该方面是一片空白。

图片

图片

B、古罗马遗址

古罗马遗址号称拥有2500余年,有没有地层累积?有没有开封一样的城摞城文献资料或考古发现?

答案是没有,在已发表的任何一篇相关考古论文中是找不到这方面的研究。

图片


图片


C、古埃及历史名城遗址

卢克索被誉为“失落的黄金城市”,号称距今至少3000多年,是古埃及重要的都城遗址,其历史可追溯到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并由图坦卡蒙法老与阿伊继续使用。在西史叙事中,这座古城不仅是古埃及最大的城市遗址,也是当时最大的行政和工业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敢问,卢克索古城遗址经得起地层学考古研究吗?

有任何一支考古队公布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吗?

没有。不但卢克索没有,就连阿布辛贝遗址也是没有的。

2020年中埃联合考古,中国考古队也去了,但这个问题真没法深入研究,只能语焉不详,草草收尾。

一句话,说不得,说不得呀。

本文地址:http://tomtang.zdlaw.cn/post/30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书明法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1. affiliate
    affiliate  @回复

    来瞅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