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吹过就散去很无奈

2013-02-22 08:54:56  阅读 2273 次 评论 0 条
  不知不觉中,少年的时光离我远去,结束了小学的生涯,我迈进了初中的校门,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
  
  说来也奇怪,跨入初中的门槛,我自己都感到了变化,就是敢于表现自己了。班主任——也就是语文老师,姓周,出身于教书世家,头有些左右向中间略扁,别人说这样头型的人聪明,还真是,他字写得非常漂亮,有多种字体,课讲得好,还会美术、音乐、地理等学科知识(后来读高中,他也调到了高中学校,教的是化学,这很出乎我的意外,想不到他还会理科)。
  
  他教学讲究方法,调动我们学习热情,其中有一个方法,是学生读一篇课文,教师不点名谁读,而是抢读,谁先站起来谁读,有时两人同时站起来,不相上下,一直读过4、5句以后,一个人不好意思了,停下来了,才剩下另一个人继续读,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愿意去抢读,班级也就8、9个人左右经常去抢,我是表现突出的三人之一,而且朗读水平好,情感很容易感染同学们。
  
  估计现在的教师采用这样的方法少之又少。我还模范班主任的笔体,参加工作后我的字很受同事赞誉。现在有句话说:“好好的一笔字叫电脑毁了”,真是这样,现在很难再有在稿纸上长篇直书的了,因而年轻人的字很难叫人恭维,我也偶尔拿起笔来写几下,不然时间长了,会生疏的。
  
  我的作文写得好,同学们都向我取经,每次老师布置作文,他们都很为难,难以下笔,问我怎么写,同学们都说我的语文成绩好,可我还是数学课代表呐,数学老师是女老师,叫张桂华,167的个头,长得白净好看,大脸盘,同学们都喜欢她,不若她生气。
  
  不过那时四人帮还没有打倒,学校教学还不正规,多数学生学习不好,作业也写的杂乱,我的作业字迹工整,干净清楚,格式规范,而且很少有错题,很多次张老师都把我的作业举得很高,叫同学们看,希望大家向我学习,我感到很自豪,也感到张老师很亲切、很漂亮。
  
  还有两个老师印象较深,或者说是特别。一个是化学老师,人还不错,就是先天有病,头略微向右偏,而且总是点头,频率还特别快,一秒钟越2次,还很均匀,我想他一定很累,又一想,他不想点头也不行,这是病态,自然了可能也就不累了,不过头有点偏眼睛一定是不舒服了。
  
  因为他的形象不好,同学们不怎么尊敬他,不愿意听他的课,而且也听不懂化学课,什么奇怪的元素字母,什么说不清的反应,总之是不愿意听课,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教室里冷,同学们就跺脚,多数时候像走队列一样步伐一致,他一到黑板上写字,步伐就响起,他一转过身来,步伐就停止,反反复复。有时同学们看老师也不批评我们,就大胆起来,他面对我们的时候也不停止,这时他就默默地注释我们,过了3、5分钟,跺脚声停止了,我想可能是我们垛累了,亦或是感到有点过分了,该收场了。那时我常想,这个老师也不容易,他一定也很苦恼,我们不应该这样对他,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虽然气他,但对他没有恶意,我们知道他不坏。
  
  还有一个老师,是接替班主任周老师工作的李老师,语文课教的也很好,敬业,但是听说在家过日子不行,家里的活多数不会干,是所说的“百无一用是书生”一类的人。他也有一个不好的方面,就是一说话,不过三五句后,满嘴是唾沫,再之后,就是唾沫星子飞溅。同学们都不愿意座在前两排,就是难以忍受他的唾沫星子。临到初中毕业的时候,他还做了一首诗,内容是两年中教育我们和师生情谊的意思,诗句好像还有些伤感,他似乎要哭了,然而我们同学好像没有什么反应,无动于衷,也包括我,事后我想,李老师当一回老师也是悲哀的。
  
  初中时代的心理有了微妙的变化,就是对异性有了神秘感和好感。回想小学的时候,同学们自小无猜,男女一桌,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很自然亲切。
  
  到了初中后,男女生之间不说话,也不再是男女一桌了,偶尔有分到一桌的,也要缠着老师给调座。但要问起哪些个女同学长得好看,男同学说得多说是一致的,有意思的是,如果一个男生迷恋了一个女生,他的眼睛会总去她,尽管故意不去直视或者有意避开别人的注意,但还是会被发现的。那时不像现在的学生比较开放自由,毫不隐瞒地表现自己的想法,但是人性是压抑不住的,偶尔也会听说谁和谁好了。
  
  班里有个女同学姓王,个子高,长得好看,是班里最漂亮的,但是她体质弱,好有病,相当于病西施,她的身高和长相成了男同学幻想的恋人的标准。后来他同我们同班的同学结婚了,同学们都说男同学好福气,后来男同学成了家乡的小领导,大家又说女同学有福。这次回乡还真看到了王姓女同学,见到我她的第一句话是“老叔什么时候回来的?”虽是一句亲切的话,我却感到十分的生疏,因为所谓的老叔,也是邻里中七扯八拐排上的,根本比不上同学的情谊,看来时光已经使我们有陌生感了,可能在他看来叫老叔会更亲切一些,可我却十分留恋学生时代的情谊。不过还好,他真的有福了,167的个子,如今体重160斤还要多。
  
  过去我们在一个教室里、学校里学习,娱乐,再后来,立业成家、工作生活,我们沿着不同的轨迹滑向各自的远方。(文|610445567)
本文地址:http://tomtang.zdlaw.cn/post/14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书明法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