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兮韵兮》发表在《书屋》杂志2004年11月号,偶然读得,万诗人对诗韵论述很是到位,也与我所想望的诗的主张很是相恰。
诗是个整体,它的存在意义在"韵"不在词。就好像一些经典曲子:如阿炳的《二泉》,如掺进一些词去套出个所谓意境,整个曲子就被支解了。“曲韵”高于“言辞”:如果过于突现诗体中的言辞,在就会出现“沉闷冗余”。“兴于诗”――孔子的“诗教”很有现代意义,诗之所以使人振奋,在于它的“韵”而不是“词”,“宫、商、角、徵、羽”的变换与转化,很能滋补人的情致,无论它们是悲,还是喜,有时悲剧的东西也能振奋人,原因在于它有“韵”,故事如果要感人也要这故事有韵”。
说真的,我不大喜欢长篇大乱的现代诗。很多时候本来用散文装载的情绪和道理,却用诗歌横排一气,还强硬地说:这是诗!可怜,中国人太不爱惜诗,当前“写诗人比看诗的人多10倍不止”,可怜!
传统的“诗教”缺失了,剩下的就是“附庸风雅”,何必再指摘那些古典诗歌,须知它们都是“文言”“古韵”里历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可称作“文化化石”的,有什么好指摘的,对过去的东西。
我们已经失去了那古文言古韵律的“语境”,何必独独站在“白话”语境里去批往昔的不是,这不是公正之举。并且,现在真懂得古典诗的人少之又少,更不必说有“古典精神”的了。“古典”并非我们一般认为的“只要不是现在的就是传统就是古典”,其实“传统”或者“古典”都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沉淀状态,只有对的、好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才可能成为后人沿袭的“传统与古典”,无可厚非,浪漫与美的源泉全在于“传统与古典”,只是世界上多的是假传统与假古典,“传统与古典精神”难以彰显,便在所难免。
一个奇怪的现象:多读古典诗比多读现代诗更能使一个人有“韵味”,有情致,有修为,——这就是古典力的魅力,也是我要发表的一些关于诗与韵与传统的一些看法或者牢骚。(文/汤树东)
附:
万龙生:《诗兮韵兮》
诗的牢骚话――阅万龙生《诗兮韵兮》引发的感想
2009-03-31 21:39:08
阅读 2252 次
评论 0 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