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通史长卷3《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二集秦亡汉灭

2017-12-15 16:22:35  阅读 2697 次 评论 0 条

  新编中国通史长卷3《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二集秦亡汉灭(上)。在中华文明走向“一带一路”的新时代,重新梳理中华民族从刀耕火种一路走到今天的伟大历史长卷,阐述大一统中华帝国郡县制血与火的进化史,揭开被诸多利益集团故意隐瞒篡改的历史真相,再现中华文明内在的光辉。李晓鹏主讲↓↓↓

  

  【视频解说文字如下】

  

  秦始皇嬴政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把目光放的很远,想为自己的王朝、为华夏文明开创千秋万岁的基业。一统中国之后,就很快制定了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决定。他建立的郡县制沿用至今——省和县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两级地方政权。

  

  除此以外,他还在北面修建长城,修建从首都咸阳通往蒙古地区的军事物资通道“秦直道”,向南派大军征服了南越,开凿灵渠,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纳入帝国版图。把中华帝国的“骨架”搭建起来了。

  

  这些军事行动和公共工程如果一件一件的去做,就是非常伟大的政绩,但是他把几乎所有的事情都集中起来一块干,这就超过了人民所能承受的极限。变成了暴政。

  

  单纯做这些,也许还不至于把帝国推向灭亡。但是他还在骊山修建规模浩大的陵墓和阿旁宫。

  

  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大型工程的兴建、个人的穷奢极欲,这三个方面加起来,让人民不堪忍受。秦始皇死后一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这就像是点了一把火,农民起义立刻风起云涌。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的贵族后裔也趁机加入了进来。形成了全面开花的叛乱形势。

  

  此时,中央政府的主力兵团正在远离中原主战场的地方:有三十万军队在蒙古地区和匈奴交战,有五十万大军在南越。这个时候版图太大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主力兵团来不及回来扑灭叛乱,叛军联盟很快抵达了战略要地函谷关。中央政府只能临时把在骊山修建宫殿的民夫武装起来,组成军队出战。这种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很快就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率领的楚兵团击败。

  

  随后,农民起义领袖刘邦带兵攻入首都咸阳,秦王朝灭亡。秦王朝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底层暴动推翻的中央政权。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以后,他和他的继承人,就吸取了秦朝灭亡的经验,开始搞“休生养息”:对外向匈奴屈服,用和亲政策代替战争,对内什么工程也不搞,皇家用度也十分节俭。基本上就是除了管管治安以外,政府什么事情都不干。这就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黄老政治”,也就是体现了传说中黄帝和老子的治国理念。这段时期主要是从汉文帝到汉景帝时期,因此又被称为“文景之治”。

  

  对于“文景之治”,后世说起来一般都会津津乐道。但它同时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汉王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这个问题就是土地兼并和地方豪强势力发展壮大。

  

  我们现代人想象“黄老政治”、“文景之治”这些东西,很容易把问题想得很浪漫:政府什么都不管,大家就埋头种地搞生产,然后就国家富足了人民也生活好了,简直就是童话世界一般。

  

  其实那个时代的人跟我们现在一样,是生活在现实世界而不是童话世界的。现实世界的人性并不完美,是有贪婪之心的。很多事情政府不管,就会有人钻空子占便宜,而不是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埋头搞生产。地方上的一些地主大户,对上贿赂官员,对下雇佣家丁打手,兼并土地,称霸一方。《史记》里面记载:“大富霸一郡,中富霸一县,下富霸一乡一里”——基本上就是几十年的休生养息下来,每个郡县都有了独霸一方的地主豪强。

  

  当然,官员们自己也不会闲着,跟地主豪强结合,买房置地搞得不亦乐乎。最后的结果就是《汉书》里面说的,“文景之治”结束后的汉武帝时期,已经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严重情况。

  

  汉武帝一边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一边开始严厉整治豪强。他下令把全国的豪强地主强制迁往西北落后地区,发给他们一大片荒地自己去开垦,原籍的土地由政府没收,分配给当地农民。

  

  武帝的铁腕引起了利益阶层的强烈反抗。他们对皇帝没有办法,就攻击政策的执行者。那些被汉武帝派往各地捕杀豪强的官员被称为“酷吏”,纷纷被各种贪污举报或政治诬告下狱。

  

  最严重的事情发生在公元前91年,汉武帝的“酷吏”江充跟太子发生了激烈冲突。太子刘据一向为人敦厚,但是长期处在深宫之中,对地方和底层的情况缺乏了解。豪强地主阶层既然搞不定皇帝,就把希望寄托在“接班人”身上,不停的通过各种渠道向他反映酷吏如何迫害老百姓,制造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剧。

  

  实际上,酷吏们迫害的并不是普通底层百姓,而是豪强黑社会分子。这里面冤案肯定很多,“酷吏”收黑钱搞栽赃整人的事情也不少,这是不可避免的。汉武帝一方面任用“酷吏”,一方面“酷吏”们只要被证据确凿的举报犯有贪污或者滥杀的罪行,也坚决惩处。这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

  

  以刘据的社会阅历,不可能了解老百姓和豪强的区别,他认为他的父亲是在跟秦始皇一样搞“暴政”,国家可能会像秦朝一样灭亡。因此,刘据就处处与“酷吏”为敌。他不懂得,他的父亲其实是在努力修补帝国制度的一个重大缺陷。

  

  当时汉武帝已经66岁了,健康状况也不好。江充等人害怕武帝死后他们会被整肃——这几乎是一定的。他们利用汉武帝生病去城外的宫殿修养的机会,以搜查“巫蛊”为名,从太子府里面搜出来了一些针扎小人,上面有武帝的生辰八字之类的东西,想要以此为证据告发太子想咒死皇帝早日继位。

  

  刘据得知以后,慌乱之中竟然发兵将江充等人杀掉。江充的亲信逃脱,急报太子谋反。

  

  武帝起初并不相信,派人去了解情况。刘据起兵杀人之后,没有第一时间派人向武帝通报,而是在皇宫里大肆搜捕江充余党。武帝的使者被吓得不敢进入皇宫,根据外围的情况就认为太子已经谋反。武帝这才下令发兵去逮捕刘据,刘据因为恐惧而自杀。

  

  除了土地兼并以外,汉朝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始终没有建立起合适的官员选拔制度。那个时候还没有科举制,主要是靠下面推荐和上级考察相结合,也就是所谓的“察举制”,后来又叫做“举孝廉”:让有孝心的人进入官场,让清廉的官员被提拔。

  

  孝和廉是很主观的标准,容易弄虚作假。越是地方豪强子女,越容易打通关节,被地方官员“推举”。还有就官员之间互相推举:你提拔我的孩子,我提拔你的孩子。这是必然出现的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举荐豪强子弟的行为越来越赤裸裸,不是豪强出身的家庭弟子基本失去了做官的机会。最终形成了豪强问题的加强版:门阀政治。

  

  豪强主要是在地方上称王称霸,“门阀”则是一些超级大豪强,在中央也能称王称霸了。这些家族的子弟仅凭出身就能获得中央的高级职位。这样的门阀家族,一般被称为“士族”。

  

  到了这个份上,皇帝的权力就基本被架空了:地方上被豪强控制,中央政府官员由门阀世袭。豪强,是郡县这一级的武装地主;门阀,就是国家级的豪强。秦始皇建立的把生产资料所有权和政治权力分开的郡县制度也随之失效,封建制度“复辟”。

  

  所谓“封建复辟”的意思,就是说: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度,指的是“封土建制”——分封大片土地的人同时被授予土地上的政治治理之权;尽管这个制度被郡县制代替了,但通过土地兼并的方式,大片的土地再次集中;并且,有大片土地的人利用政治腐败和察举制变成了政府官员,或者政府官员利用权势霸占大片的土地,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合二为一,最后形成豪强和门阀集团。

  

  这个集团的特点,就是政治权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一体化。这个集团掌权,就可以称之为封建制度复辟,皇帝制度名存而实亡了。

  

  秦朝的皇帝和商周的国王,最大的区别就是商周的国王通过诸侯来治理国家,诸侯的位置是世袭的,而且在诸侯的封地内部,政治军事都由诸侯说了算;而秦朝的皇帝,则直接选拔官员来管理国家,政令畅通无阻,官员只是职业,不能世袭。当皇帝失去了选拔官员的权力,只能根据世袭血统来分配权力的时候,皇帝制度就退化成了跟国王制度差不多的东西。

  

  随着土地兼并的扩大,地主和官僚勾结的情况日益严重。这是不利于帝国统治的,对皇帝不利,对老百姓也不利,只对豪强地主和腐败官员有利。为了打击这些利益集团,武帝任用酷吏,杀贪官、徙豪强,把大地主的土地没收了分配给农民。

  

  汉武帝的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效,通过对豪强势力的打击,加强了中央权威,让中央政府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时期和他去世以后五十年,是西汉王朝最强盛的时代,对外战争不断取得胜利,有力的捍卫了正在崛起中的中华文明;对内统一了全国市场,由于地方势力受到严重削弱,全国范围内的商品贸易开始繁荣起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盛世。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豪强势力再次强大。长期的和平繁荣让帝国统治阶层丧失了危机感,不断腐化堕落。他们不能再具备汉武帝那样铁腕打击地方豪强的魄力,反而和他们同流合污。统治集团和地方豪强联合起来剥削和压迫底层人民。人民最终无法忍受,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推翻了这个腐败无耻的政权。

  

  农民起义的结果,是来自普通家庭的刘秀当上了皇帝。刘秀自称是西汉王朝建立者刘邦的后代,他建立的帝国也叫汉朝。历史上称之为东汉。

  

  东汉王朝的发展历程与西汉极为相似。开国初期的皇帝用铁腕镇压了地方豪强的反抗,巩固了中央权威,保障了对匈奴的军事胜利和国家经济的繁荣。但是,豪强势力最终还是重新崛起,皇帝逐渐失去了权威。东汉王朝建立一百六十年后,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再次爆发,中央政府对此束手无策。但地方豪强自己组织武装,把农民起义扑灭了。豪强势力也因此建立了自己的军队。中央政权因此完全失去权威,国家进入了豪强武装主导的军事割据时期。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前半部分,就是反应的这一时期的历史。

  

  各地军阀互相征战的结果,曹操集团占据了北方的黄河流域,刘备集团占据了四川和汉中地区;孙策孙权集团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人都是依靠豪强地主的支持,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但他们都不是来自于最高贵的门阀家族。这也说明,豪门大族经过上百年的权力世袭,已经非常腐朽,不能培养出具有卓越才能的乱世英雄。

  

  三个军事集团的领袖都陆续采取了一些抑制豪强的政策措施。由于国家没有统一,他们也不可能采取像汉武帝那样彻底的手段来整治豪强,否则有被内外势力勾结起来颠覆的危险。

  

  公元220年,大权独揽的汉朝丞相、北方军事集团的首领曹操去世。他的儿子曹丕和门阀家族达成政治交易:确定“九品中正制”,主要按照家庭出身的高贵程度来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也就是否认了他父亲抑制豪强、任人唯贤的政策,重新在制度层面认可了门阀大家族的政治特权。

  

  作为回报,这些大家族支持曹丕称帝,逼迫汉献帝禅让。汉朝灭亡。

本文地址:http://tomtang.zdlaw.cn/post/19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网上转载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